人物专访
一走进设院纺织专业所在的二楼教室,就会看到了一个个创意满满的设计作品,而我们这次的专访主人公王建老师总是身处其中悉心指导着同学们的毕设作品。
01
人物相关介绍
王建老师,米兰官方网站入口 纺织品与纤维艺术设计系 主任、硕士生导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0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纺织品图案设计、专业表现技法、传统与时尚图形设计、纺织产品设计等方向的研究。担任的课程主要有纺织纹样设计、纺织品配套设计、市场与时尚设计、纤维艺术等课程。
◆ 王建老师作品《燕之风景》
◆ 王建老师作品《玫瑰园》
设计经历
参与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参与“北京服装学院新型纺织品创新团队”从事新型纺织品设计研发
参与 2008“北京服装学院奥运会服装设计项目
参与北京服装学院“神舟七号”宇航服设计项目
2009-2010中国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
2010-2011中国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并负责第一主题提案
200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铜牛集团
2010-2011春夏家居服研发项目,负责图案设计
2009“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为空军方阵设计迷彩服图案方案;为空军后勤保障部空军陆战队军服色彩搭配;
◆ 王建老师作品《游春图》
◆ 王建老师作品《阳春盛会》
获奖经历
2010年,设计作品《华彩十二章》获全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 金奖
2010年,设计作品《望梅》入选“2010中国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图案”,作为推广主题图案
2014年,设计作品《游春新记》获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大赛 铜奖
2015年,设计作品《游春图》获全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优秀奖
2015年,设计作品《姑苏繁华图》获全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7年,设计作品《苏园》获全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 金奖
◆ 王建老师作品《花香》
◆ 王建老师作品《手绘纺织品图案》
02
关于纺织
纺织专业是设计学院建制比较早的专业方向,专业大致分类为:1、纺织品的图案设计,其中包括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手绘,另一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2、纺织品成品,比如纤维艺术。3、整个设院的文创定位,比如滑板、雨伞等文创产品,其涉及到的工艺、材料较广,甚至会跨越到其它专业里去,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品这个专业。
纺织专业定位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印、染、织、绣这四个工艺,所谓印染织绣即为印花、染色、织绣。在这基础之上,同学们有了计算机技术,以及机绣设备,老师也带着学生做了许多机绣的尝试。
设院近几年有关于实验的倡议,实验主题的毕业设计,并且做出了很多关于实验概念性的东西,包括图形,纺织品产品的设计。根据设计学院的文创定位进行一些延伸之后,增加了学生们的设计方向,包括丝巾设计、雨伞、滑板等。
◆往年指导毕设:《和风》高明剑 丝巾设计稿
◆往年指导毕设:《姑苏城外》樊红岩 手绘丝巾设计稿
◆往年指导毕设:《瑞鹤》华钊颖 手绘丝巾设计稿
通过这种方式把纺织品专业的同学们从课堂里面的纺织品层面延伸到产品设计的层面,从图形到产品一整条线让大家亲手去经历,亲手去操作,有了这样一个感受之后,大家对于产品完成的概念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王建老师指出现在很多企业想要从设计层面做出突破,特别是新中式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新表达是现在纺织服装业一个非常热的点,包括一带一路主题,对中式服装从款式上面的一种改良。纺织品作为服装行业有点像创作一首歌中的词和曲,它是比较幕后的。
对于这次毕设大方向,王建老师指出文创方向还是延续设院一个大的主线:实验。
实验的纺织品设计概念中有滑板、雨伞。而这里的滑板与我们之前所认识的普通滑板有所区别,底面会有一些图案,有的比较传统,有的则和南京地域的非遗相结合,也就是把图形延伸到产品载体上去。
另外,纤维类有立体的也有平面的,还有纺织品的手绘表现。将大家画的手稿做成产品的形式,结合之前做的较好的文创类型如滑板、雨伞、丝巾,在题材上做一些改良调整。毕业设计中运用到的材料比较多,有的用到金属框架,有的是好操作的线类。
◆《园林秘境》韩萌 手绘丝巾设计稿
◆《丝城新韵之一》韩萌 手绘丝巾设计稿
◆《丝城新韵之二》刘志丹 手绘丝巾设计稿
尽管在做毕设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同学们都还是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作品,想尽办法来克服难题,没有丝毫的松懈,对此王建老师也是感到十分欣慰。
最后,王建老师要对毕业生们说,希望同学们保持对专业的初心,因为一旦进入社会,很少会有机会再像现在这样纯粹的去做一个设计,更多的是商业性的设计。
以做毕设的态度去迎接以后的设计任务,相信大家会有所成就!
摄影:杨钰群
采编:杨萍
编辑:袁茜
美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