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大爆发,数字媒体专业日益成为了连结二维与三维,理想与现实的纽带,并且从技术手段到呈现形势再到媒体应用,每一年的趋势都会发生着非常巨大的变化。米兰站官网网站数字媒体专业紧随着时代步伐与设计潮流,在不断探索进步的同时创建属于本专业的风格特色。
《藻》
作者/赵佳佳,卓鑫苗
AD/童芳
▲点击视频观看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探求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图形生成效果,将藻类的微观形态用视觉形式表现,进行再塑造与创作。展示中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和Kinect交互技术,为观众营造沉浸式体验,提升作品的艺术形式,带给受众乐趣与思考。
▲《藻》单个图形展示
▲《藻》部分藻门gif图
灵感来源
交互展示
以kinect交互方式,捕捉人体实时动态,通过位移等方式,带给受众“海底漫游”的沉浸式体验。
▲《藻》kinect交互展示
以AR交互方式,识别藻的抽象图形,在IOS端中呈现出藻对象的三维图像及相应的知识信息。
▲《藻》AR交互展示
《长江生态圈》
作者/卓鑫苗,赵佳佳
AD/童芳
▲点击视频观看
作品围绕长江流域动植物,设计开发一款基于iPad端的APP功能游戏,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教育知识结合,通过互动方式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呼吁公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周围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在作品展示空间中,巨大的交互投影呈现了长江流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户通过10S端结合甩屏技术实现移动端与墙面交互。
灵感来源
在南京地区的小学,大部分已经有属于每个学校独特的校本课程,其课程不受限于国家或省级教材统一大纲,因此,我们以南京某小学的校本课程“长江”为蓝本进行长江生态圈的主题设计,其不受限于国家或省级教材统一大纲,有了更多做创作的可能性;另外,有部分长江流域的动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处境,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够呼吁公众保护环境以及不要伤害这些稀有的动植物。
亮点: iPad功能游戏+教育、跨屏交互
一、该作品是一款具有教育意义的APP功能游戏。用户通过iPad自主填色、绘制画板等游戏的方式让用户学习长江生态园的知识。
二、在展示空间中,用户可以通过在iPad端上为动植物填色结合甩屏技术实现移动端与墙面跨屏交互。
▲《长江生态圈》交互展示
交互展示:以墙面投影结合IOS端和融入甩屏技术与墙面投影交互,增加更多互动性。
从收集长江流域动植物形象图片中挑选出40种进行绘制,其中动物13种,植物27种。运用二维化表现形式,将写实动植物图像进行视觉化设计。
▲《长江生态圈》图形展示
场景设计:春、夏、秋、冬
▲《长江生态圈》场景设计
界面设计:APP主要分为8个场景,结合长江流域场景以及动植物所生活的地域进行场景组合,在场景上绘制了夜晚、早晨等不同时间段还有陆地、江中不同地段的场景。
▲《长江生态圈》部分界面展示
最佳的视觉体验,最新的主题想法,最好的呈现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作者们为其所付出的,往往鲜为人知。
当问及毕设过程中的困难时,学姐们称,数字媒体是个新媒体专业,必然存在互动性,这便涉及到与程序之间的磨合、合作,这一流程是她们之前未曾尝试过的,刚开始会有些不熟悉交接流程,通过多次的交流后,两位学姐渐渐明晰步骤,与程序员的合作也日渐紧密起来,最终克服了这一困难。
同时,学姐还表示,由于是两人合作完成两个作品,而两个作品并不是同时进行,在《长江生态圈》这个作品上所花费的时间周期长,导致了她们担心《藻》这个作品进度赶不上,再加上之前没有接触过三维软件,所以当时的心情很焦虑。所幸最终两位学姐砥砺前行,克服了技术与设备的所有困难,并完成了优秀的作品。
毕业感想: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四年已只剩零星。大学四年中我们学习到太多也感受到太多,感谢给予我们美好回忆的母校-南艺,愿你越来越好;其次,最想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童芳副教授,她在专业上给予我们太多帮助,经常分享新的设计资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创作出更好的设计;最后,要感谢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望前程似锦。
直击现场
▲现场展示
下面,将公布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两位学姐照片~~~
(┌・。・)┌
快去pick pick 她们的作品趴~~
小组成员:卓鑫苗、赵佳佳
采编 沈蜜
编辑 方玲
图片由卓鑫苗,赵佳佳学姐提供
美 尚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