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米兰官方网站入口
导师|Dónal O’Donoghue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艺术教育研究》高级编辑,研究领域:艺术教育、艺术理论
翻译|赵泉泉 设计学院副教授
刘颖 设计学院设计学系2006届本科毕业生
学生|设计学系2016级本科生
策划|熊嫕 设计学院副院长
课程实录| 设计学院设计学系2015届研究生崔斯盈
课程汇报| 2019.05.07 设计学院图书馆
课程介绍
2019年5月5日至5月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教授Dónal O’Donoghue于米兰官方网站入口举办“学术研究与写作”工作坊,授课对象为设计学系2016级本科生,设计学院赵泉泉副教授及设计学系2006届本科毕业生刘颖(现就读于UBC)担任本次工作坊的学术翻译。
为期三天的工作坊,Dónal教授从解读学术研究的定义入手,通过大量举例与比喻,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学术研究的动机、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为学习设计理论、即将着手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的同学们勾勒出关于“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
上午的课程以讲授与快题训练为主,向大家介绍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的基本知识;下午的课程主要以小组讨论形式展开,同学们在互相评价与判断的基础上逐渐生成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和感悟。
课程内容
Day 1 morning :
编辑、记者与时尚设计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一天的工作坊以解读学术研究的定义为导入,Dónal教授介绍了四种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估研究、行为研究,这四种类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术研究,有时我们需要判断某部学术著作属于哪种类型,或者明确自己的研究类型。因为这奠定了随后一系列的数据收集的范畴、资料选择的视角、研究方法的基础。
教授选择了一位同学的个人兴趣点——时尚设计周上看似浮夸的服装如何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的服装,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全班同学逐步对问题进行拆解:这是描述性质与状态的基础研究,或是能够给设计师和设计组织提供具体意见的应用/评估研究?
当同学们决定将此问题限定为为新锐设计师提供视觉元素设计参考的应用研究,关于如何收集数据与资料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热烈讨论之后大家提出各自想到的数据采集的方式:例如记录模特出场时观众拍照的人数、观察社交媒体上对某件服装的评论与转发数、限定调研对象为时尚编辑并通过实验获取他们的兴趣点所在、以记者身份采访设计师本人从而获得信息,但均被Dónal教授一一提出更细微的合理质疑——如何判断时尚编辑拍照的动机,拍照行为是否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实验环境是否存在干扰等。这些质疑向我们展现出数据收集与处理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及合理判断,也引出关于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前者多以描述的形式展开,后者则涉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相关链接:
·PPO(目的、实践和物品)
·控制变量
·相关性与因果性
◇Dónal O’Donoghue教授
Day 1 afternoon:
拍摄三张照片——描述、阐释和推断
关于照片描述与解读的小练习延续了上午关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讨论——Dónal教授要求学生分组,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分析中午所拍摄的系列照片,并与大家分享结果。
第一组同学展示建筑工人与学生选择吃饭场所地点的对比场景:工人们并排蹲在学校南门石墩前的树荫下,以石墩为桌就地饮食;而两个男生则选择带有遮阳伞的露天咖啡座作为午饭地点。他们利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描述工人和男生所处的空间环境、各自状态、所利用的“道具”,量性分析则提供具体的数字,包括人员数量和拍摄时间,在此基础上Dónal教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两者之间是否可以产生任何关联——例如因为拍摄时间是正午,因此工人们纷纷选择树下的阴凉地解决午饭。
第二组的陈述方式有所变动,Dónal教授打散了分好的小组,随意指派另一位对照片毫不知情的同学先对照片进行叙述与串联,随后再请拍摄者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图。前者基于图片本身编织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然而经由后者的解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认知存在偏差。教授指出,前一位同学对照片进行的推断往往正是研究者需要做的工作。
最终Dónal教授引出了下午课程的核心——对事实的描述、阐释和推断,而研究的本质便是利用两种分析的方法,深入现象、寻找关联,并在合理实证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推断。
·相关链接
·比较研究
·采访技巧:直接问题与非直接问题
·研究伦理:征求被拍摄者的同意
·学术研究的时间限制
·推断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可信、合理
·推断必然含有主观性
◇热烈讨论
◇集体研究
Day 2 morning:
纽约艺术家的意图——关于研究方法
第二天上午的课程Dónal教授中首先介绍了两位艺术家在纽约曼哈顿区的行为艺术尝试——他们携带42件家具在纽约街头移动,每天向前行走5个街区,观察行走在街道上的人们会对这些本该出现在室内的家具做出怎样的反应。这场行为艺术持续了一个月,过程中他们发现路过的人们会利用各种方式与家具发生互动——使用、玩耍、休闲、歇息,全然陌生化的家具、城市的关系催生出全新的人、物、空间的关系。而同学们的讨论任务围绕推测这场行为艺术背后的动机与最终生成结果展开。
以纽约艺术家的案例为切入点,Dónal教授引入学术研究重要的工具——研究方法。目前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历史学,教授则重点讲解了民族志与人类学两种研究方法,并通过毒贩的案例辨析两者之间的差别——前者的关键词是“向对方学习”(learn from),而后者的重点是“知识交换”(learn with),这之间既有重合,亦有微妙的区别。此外还有一些常见方法,包括自传、现象学、以艺术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叙事研究等等。
·相关链接
·展示研究的方式
◇课堂讲解
Day 2 afternoon:
更深入地描述照片——尝试书写研究计划
第二天下午的课堂讨论继续围绕感兴趣的照片以及延伸图片展开。之前拍摄工人与学生午饭情境对比图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建筑工人的图片,由此展开关于“中国建筑工人生存状态研究”话题的深入讨论。
教授提示同学们利用上午课程中所介绍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这是研究计划的重要环节:对探讨该问题的现有材料进行收集与归纳,也就是所谓的文献综述。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可以通过阅读报纸、小说中的记载得到相关信息,以及加入工程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一手资料——这是较为典型的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实际运用,研究方法是研究计划的重要部分。在这一课题的课题中,还可以选择采访与工人相关的人群,例如工人本人、他们家人和雇主,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获取资料。
另一位同学带来了关于城市街道景观与审美教育的思考,他认为目前城市街道两旁的店家招牌缺乏设计感、属于“不好的设计”,是否有可能通过改善城市街道景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众审美乃至全民设计意识,不过这一课题的讨论热点很快聚焦在“如何辨别好的设计与坏的设计”,也就是设计标准的问题。最后一位同学的分享内容则展开关于“南京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尝试,大家一致认为应缩小研究范围、添加界定与限制条件,因为过于宽泛的研究会涉及太多层面的因素与变量,难以进行。
最后教授指出,除了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两项重要内容之外,研究计划中还应包括课题的局限性。
·相关链接
·如何获取资料与数据
·精炼研究范围
·代表性的样本
◇听受讲解
Day 3 morning:
What/Why/How——生成研究计划
第三天上午的课程,也是本次学术研究与写作工作坊的最后半天课程以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展开。
首先需要寻找、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点所在,教授一再强调兴趣与好奇心是探索学术世界的钥匙,而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则意味着容纳更多可能,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兴趣点在初始阶段会显得非常稚嫩,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与精炼,直至生成有价值的研究选题。
其中文献综述是研究计划里重要的部分,回顾前人成果能够帮助研究者快速且高效地理清现有的研究基础与现状、对该问题/议题的深入程度,以及发现所谓的空白领域。填补研究空白正是创新性学术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研究价值最直观的体现。
具体研究展开的方式则涉及前两天课程不断提及的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民族志到人类学,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和内容选择最合适与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样是研究者必备的技能之一。确定研究方法之后还需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从而说服他人这篇研究报告具备现实性与可操作性。
教授同时指出读者阅读文章是线性的,然而对于作者来说,研究思维有可能会跳跃或是穿插,研究报告、学术写作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许多时候思考的顺序并非全然固定;而多种研究方法也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不过最好明确一种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相关链接
·论文的组织
·读者与作者
·从编辑的角度评判“好的论文”
◇主题研究
课程收尾
在课程最后,每位同学都留下本次工作坊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关键词:好奇心、勇气、开放性、探索精神、保持坦率、注重交流……
每个词语都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同学们在短短两天半工作坊中对学术研究最在意的细节或感兴趣的要点、他们所理解的研究者需要具备的技能与素养;同时,这些词语的合集也最终传达一种“研究者如何生活”的基本状态。
PROFILE
Short Bio for Dr. Dónal O’Donoghue
Dr. Dónal O’Donoghue is Professor of Art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His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focuses on contemporary art, specifically its pedagogical nature and its capacity to function as a distinct mode of scholarly inquiry and research. Informed by contemporary art theory, continental philosophy and the study of art making and art interpretation, his work contributes most significantly to two fields: art-research and art education.
MAJOR CONTRIBUTIONS
His major contributions to both fields are in four areas:
(a) studying how art-research operates in gender research and, in particular, what it reveals about life in boys’ schools, and the gendering practices that occur there;
(b) exploring how art practices and for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m) suggest alternative inquiry and representational approaches for research conducted in fields such as history education, sociology, visual sociology, visual research, gender research and gender studies;
(c) studying contemporary art and curatorial practices and genres (most especially ‘the turn to experience’ and ‘the turn to education’) for their implications for K-12 Art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d) preparing artists to become art-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and studying how artists are educated at the tertiary level.
Dr. O’Donoghue has published in the areas of art, education, art-led research, and masculinities. He is the author of Learning to Live in Boys’ School: Art-Led Understandings of Masculinities (Routledge, 2018).
HONOR
He has received a number of awards for his writing, teaching, and scholarship including the 2018 International Edwin Ziegfeld Award; the 2018 Pacific Region Higher Education Art Educator Award; the 2016 Canadian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Affiliate Award for British Columbia; the 2014 Canadian Art Educator of the Year (Research Impact) and the 2010 Manuel Barkan Memorial Award. In 2018, he was elected as a Distinguished Fellow of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r. O’Donoghue is a co-founding Chair of The Art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ERI).
CAREER HISTORY
Currently, he serves as Associate Editor of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A Journal of Issues and Research.
Previously, he served as Chair of The Council for Policy Studies Art Education, Editor of The Canadian Review of Art Education, Honorary Secretary of the Educ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of Ireland, Secretary of the Arts-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SI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and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Visual Sociology Association (IVSA) Executive Board,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CSEA)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Editorial Board.
Dr. O’Donoghue was educated in Dublin Ireland at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where he received his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degrees in Art and Art Education.
编辑 | 卞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