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现代首饰设计1
地点 | 南艺设计学院一楼展厅
学生 | 2016级金工
指导老师 | 王克震
【关于课程】
首饰是作为人体的装饰物而存在,这一观念深植人心。然而除此之外,首饰本身的内涵以及外延又远远不能用一句话去囊括,尤其在人类进入到当代社会之后,首饰前所未有的被艺术家们赋予了更多宽广和深远的定义,其中代表性的出现了所谓的当代首饰。
本次课程从金工专业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现代首饰设计的理念,检验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体现出一种关乎身体的,以表达为先而非材料为先的造物。
【学生作品】
▲
《纵》
作者|严嘉慧
作品介绍:这是一件用啤酒盖做成的头饰。在如今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压力日趋沉重的社会中,许多人用喝啤酒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体因消化啤酒而渐渐疲劳,生活却依旧不能顺心。这个头饰意在表现过度纵欲的禁锢,饮酒越多,瓶盖越多,头顶的压力就越大。作者希望藉由这件作品,呼吁人们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
《可能性》
作者|王玉鑫
作品介绍:稻盛和夫曾说:“相信具备无限的可能性,并且拼命努力,才是重要的。”在作者的眼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浮游生物,像水的四态一样,彼此依存、互相转化。关于前路,没有教科书式的答案,只要在路上,一切皆有可能。作者希望通过创作这件作品,告诉人们要勇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可能,以此促进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
▲
《文字雪崩》
作者|尹子涵
作品介绍: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前段时间某位明星被网友网络暴力。伏尔泰曾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网络暴力亦是如此。在网络暴力中,许多不好的语言很容易传染给他人,形成骂战,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们自以为是的一句话可能会伤害到许多无辜的人。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心中的同理心,告诉人们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
《茧》
作者|吴佳恒
作品介绍:蚕吐出的丝看似是捆绑自己,却在十天后破茧成蝶。我们在捆绑和束缚中成长,在等待和突破中寻求新生。现实中我们反抗着压力,而殊不知,我们已经与这些压力达成了“和解”,成为了更好的自我。
▲
《摩登原始人》
作者|姜海淦
作品简介:距今250万至150万年间,岩浆从地壳喷出,而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沉积成一种二氧化硅夹杂物——雨花石。美丽的雨花石经过无数次打磨,才从坚硬的岩石中蜕变而出。雨花石是如此,人亦是如此。外表朴素的人,如果拥有一颗美好强大的内心,历经时间的打磨,也会苏发出耀眼的光芒。作者选择用大漆替换自然界的石头,用泡沫为底胚,通过裹布、刮灰、上漆、熏漆等步骤完成作品,表达了“经过一番打磨,才能显露内在的独特”的主题思想。
▲
《孔方兄》
作者|胡振宏
作品介绍: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国古人盖天说的天圆地方思想,后来演变为一条做人做事的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旧时铜钱有方形的孔,内方外圆,就是在告诫人们:做人办事要懂规矩识方圆。而一枚小小铜钱中的方与圆,恰恰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有机玻璃是一种现代材料,水泥的使用已有千年历史,作者选用这两种材料,新旧结合,符合铜钱象征的和谐共生。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内方外圆,才能与他人和谐共生。
▲
《生长痛》
作者|赵今仪
作品介绍:人类作为一种有机生命体,生存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来便在成长。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冲破重重枷锁,声音变得成熟,五官变得清晰,形体变得健壮,甚至个性、习惯等通通改变。我始终是我,却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生长痛”这一时期。作者用鱼线编织成网,各色羊毛扎成球成球模仿细胞体,以具象的描绘细胞表达抽象的“生长痛”过程,以抽象的首饰本身表现抽象的自己,用巧妙的配色方式在视觉上丰富了首饰本身的空间关系,意在告诉观者:成长是美丽的痛。
采编 | 杨畅
摄影 | 郑樟燕
编辑 | 金源